欢迎来到华商企业资源网,企业发展助力成长平台
关于印发安徽省粮食绿色增产关键技术创新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及广德、宿松县科技局,有关高校及科研机构: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的意见》(皖政办〔2015〕38号)精神,落实粮食绿色增产关键技术创新行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粮食可持续发展之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省科技厅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徽省粮食绿色增产关键技术创新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5年10月14日
安徽省粮食绿色增产关键技术创新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努力在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探索粮食可持续发展之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的意见》(皖政办〔2015〕38号)精神,省科技厅牵头实施粮食绿色增产关键技术创新行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牢固树立增产理念、效益理念、绿色理念,把“绿色”的内涵和要求贯穿于粮食增产全过程。紧紧围绕安徽区域特点和粮食科技需求,组织作物育种、耕作栽培、土壤肥料、农业机械、生态环保、农技推广等多学科专业技术力量,以粮食生产大县为重点,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为主体,统筹马铃薯等粮食产品,重点开展新品种选育、绿色高产优质栽培、资源高效利用、自然灾害防控、轻简机械化栽培等技术攻关,优化集成示范安徽新一代粮食绿色丰产优质高效综合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农业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
通过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力争到2020年,选育有一定影响力的水稻、小麦、玉米新品种10~15个,形成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绿色增产技术模式4~5套;全省粮食单产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的化肥和农药利用率提高6个百分点,实现使用量零增长;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4;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和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二、主要内容
坚持产学研一体、农科教结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技术专家团队,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协作创新,加强技术集成试验示范。
(一) 粮食作物绿色增产关键技术攻关研究
一)主要作物新品种选育
选育抗耐赤霉病、抗穗发芽、抗倒伏、优质强筋、节水节肥、高产广适优质抗逆与养分高效协同小麦新品种;选育产量潜力高、品质优,抗稻瘟病的中粳、双季早籼和晚粳稻品种,优化粳稻品种区域布局;选育高产、早熟、矮秆、耐密、高抗、籽粒灌浆和脱水速度快的高产、优质、抗逆、广适性、宜机收玉米新品种。
二)绿色高产优质栽培
研究水稻、小麦、玉米高产(超高产)机理、群体质量关键指标及精确调控途径;开展基于区域宏观控制与田块微调相结合的粮食产区农田养分资源精确化管理技术研究;研究和优化不同施肥组合配施、前氮后移、水肥协同共效技术等,构建作物高产优质节肥技术体系;研究作物病虫草害农药减量化精准防控及农药污染降解修复关键技术。
三)资源综合高效利用
突破秸秆还田利用关键技术,揭示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与后茬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建立秸秆还田条件下大田耕整地与肥料优化运筹技术模式;研制筛选水稻、小麦、玉米专用新型控释肥料,探索新型肥料的养分释放与作物水肥吸收规律的耦合机理,构建粮食作物绿色高效施肥技术体系。
四)自然灾害绿色防控
研究抗(耐)逆品种优化布局与避灾补偿栽培技术;研究病虫草害发生动态规律及新型高效低成本环保型药剂与器械,构建粮食作物绿色高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粮食生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防灾减灾管理系统。
五)轻简机械化栽培
研究秸秆还田下农机农艺融合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构建作物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模式。研究钵形毯状育秧方式和钵体苗机摆栽技术,开展效益型水稻机插设备改型,探索应用江淮地区水稻钵育摆栽(机摆)技术。
(二)粮食作物绿色增产技术优化集成示范
1、杂交中籼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针对安徽省水稻类型多样化的现状,以机插杂交水稻产量形成规律和群体质量指标为基础,完善新型行距可调高速水稻插秧机,集成“一稀两控”培育标准壮秧 、增穴少本栽插、“控中强后” 施肥技术,集成示范杂交中籼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
2、沿淮江淮地区麦稻两熟一体化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以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为基础,通过优良品种优化搭配,统筹利用全年光温水资源,确定总用肥量、前后茬用肥量、灌溉方式、腾茬时间、播期、播量等关键技术参数,集成示范江淮地区麦稻周年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3、淮北地区麦玉两熟一体化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集成品种选用、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地力提升技术、旋耕机播施肥一体化技术、高质量播种与群体培育技术,测土配方高效施肥和肥水耦合技术、病虫草害综防技术和完熟机收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形成为淮北地区麦玉周年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保障项目实施。切实把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技、农业、财政、农机和高校科研机构联系协商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和科技力量,落实推进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技术专家组,制定具体攻关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咨询和指导。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及相关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组成产、学、研攻关协作组,开展技术攻关和集成示范,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促进育繁推一体化。有关市县科技部门确定行政领导负责,确保责任和任务落实。
(二)组建创新团队,完善运行机制。由省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牵头,组建若干个由水稻、小麦、玉米育种、栽培、气象、农机、种植制度、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多专业组成研究任务团队;以“创新团队+基地”的机制,每个团队下设2-3个研究任务组和示范基地,加强区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丰产技术集成的有效结合;同时,要注重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加速粮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三)加大投入力度,整合项目资源。整合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攻关、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金,支持粮食绿色增产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整合地方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工程等各项扶持粮食生产专项资金,支持粮食绿色增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增加信贷、保险等扶持政策,撬动社会资本加大科研投入。
(四)深化产学研合作,上下联动推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成熟技术模式的示范推广。采取“企业+课题+基地+农户”、“科研院所+生产单位(农户)+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建基地、签订合同,对项目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开发,使粮食绿色丰产科技工作向产前和产后延伸,不断拓展粮食绿色丰产高效的内涵。
暂无投标记录